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央视公益广告新片首发——把绿水青山留在家乡

公益资讯 来源:央视网 2017年08月15日 15:52 A-A+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十二年后的同一天,中央电视台推出公益广告片《绿水青山》,描述了多个实际生活在美丽宜居乡村的平凡人物对如今乡村变化所发出的微小却不平凡的心声。

  本片从三代人的角度,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保护环境,才是当务之急。

1

 守林人六伯 —— 参与垃圾分类12年

  “我小时候,父亲就带着我走竹子林,养好他们,就是我们一代传一代的事情”。年过花甲的六伯头戴斗笠,手执登山杖来到了他守护了数十年的竹林,望着眼前的竹海,聆听着竹峰竹林的簌簌声响,不由得发出感叹。

1

采茶女陈嫂 ——参与垃圾分类3年

  眺青葱迷蒙的远山上,全是绿油油的茶树,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 “从我外婆那辈开始,就种茶叶,村里的人跟我都很熟,能让他们喝上我泡的好茶,我就打从心眼儿里高兴”。

1

 小学生康康—— 参与垃圾分类10天

  “原来我们扔过的垃圾还可以变成能量,蔬菜吃了长得又高又壮”。父子二人走在乡间的小路,没有喧嚣,没有吵杂,农家田园风情的小路东西周围都是碧绿的庄稼。

老余民宿老板——参与垃圾分类9年

老余民宿老板——参与垃圾分类9年

  “每天开张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民宿的垃圾分类,来过我们家的人,都说特别干净”。老余每天都会把厨房旁早已分类好的垃圾统一包扎,打包,塑料瓶都被一一清空并压扁,废物纸张像豆腐块一样整齐地排列好。民宿老板老余说:“好的环境是带不走的,这里美了,自然有人,再回来。”

     把绿水青山留在家乡就是平凡的他们共同的不平凡心愿。
    
     现如今一个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绝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振聋发聩,让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通向绿色发展的途径。

编辑:郭婕
860010-11210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