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看护公共利益 凝聚治理合力

公益资讯 来源:人民日报 2019年02月28日 11:14 A-A+

  2018年1月至11月

  89523件

  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

  公益诉讼案件89523件

  2560件

  全国检察机关共

  提起公益诉讼2560件

  96.84%

  立案公益诉讼案件中,

  诉前程序案件占比96.84%

  94.42%

  诉前程序行政机关整改率

  达94.42%

  

  公共资源如何治理,是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中国这项新型法律制度,为这道难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智慧。

  2019年2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郑重表示,“中国检察公益诉讼能够解决公地治理的难题,这项制度起到了治理的实效。”

  从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检在13个省、区、市开展公益诉讼工作试点算起,短短3年多时间,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发挥着越来越深入、广泛的制度价值。

  敢于直面问题

  维护人民利益

  车子从黑龙江省鸡西市出来不久,就驶入了广袤的农田中。平坦的农田中突兀地竖立着一座被废弃的钢架,那是一座去年8月31日被关闭的小煤矿。它的关闭,让附近长胜村党支部书记纪松涛长舒了一口气,“这座小煤矿开采了十几年,造成附近大面积塌陷,农田不保墒、减产,好多人家的房子都裂开了大口子,大家心里都很怕。”

  解决问题的,是检察机关。“作为省里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专项整治工作的成员单位,我们以维护公共安全、生态安全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抽调130人组成4个专班,分赴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四市,对387个年产煤15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按照一矿一卷的要求,进行了全覆盖式调查。”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高继明说。

  工作开展难度超乎想象:有的小煤矿藏在深山老林中,靠导航和地图根本找不到;有的煤矿表面上关了,实际上还在等待观望;还有的煤老板长期住在检察干警办案点附近,伺机探问虚实、委托说情。

  “这么一查,问题真不少。”哈尔滨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孙长国说,这些小煤矿一定程度存在煤矸石肆意堆放、非法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问题。哈尔滨专班发现,七台河很多小煤矿许可证有效期断档、过期,但是一个也没停工。

  克服了诸多困难,4个专班3个多月共审核有关文书资料2.5万多份,在专项调查中形成卷宗652卷。同时,检察机关针对国土、环保、林业等监管部门不依法履职的6件典型案件开展公益诉讼,打出了“监管失职问责+犯罪行为打击+公益损害恢复”的三板斧。

  2018年12月21日,黑龙江省检察院对这6起公益诉讼案件同一时间、同一程序公开宣告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参加了公开宣告的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韩玉凤说:“多年难啃的硬骨头终于被啃下来了,检察机关敢于直面问题,维护了老百姓的利益。”

  凝聚法治智慧

  彰显中国特色

  公益诉讼制度源于国外,但是大部分国家只设置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无论是从制度规定还是到司法实践,中国都是首创。

  前不久,辽宁省昌图县环保局局长田煦阳坐到了被告席上,原因是昌图县检察院对县环保局提起了行政公益诉讼。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姚野在法庭上表示,昌图县境内的亮子河、马仲河流域长期存在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昌图县环保局未依法履行职责,应承担法律责任。

  在诉讼期间,昌图县环保局立行立改,对违法企业进行了处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企业进行实时监管,并积极改变河道污染状况。“县环保局完全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会服从法院判决,积极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田煦阳在法庭陈述时表示。

  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创新并非仅此一项,诉前程序的设立也是凝聚着法治智慧、彰显中国特色的独特构想。

  “诉前程序是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鲜明特点,反映了制度设计的内在规律。”最高检专门负责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表示,诉前程序是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必经程序,设立这一程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检察监督的效力,发挥行政机关主动履职的能动性,节约司法资源,“提起诉讼并不是制度设计的最终目的,根本目标还是通过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实践中,这一制度设计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来自最高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89523件,其中提起诉讼的仅2560件,诉前程序案件占比高达96.84%,诉前程序行政机关整改率达到94.42%。

  办理一个案件

  影响整个区域

  2018年9月20日,时任青海省检察院副检察长的张步洪没想到,他不经意间的一瞥竟引发一场蝴蝶效应。

  那天傍晚,张步洪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查看非法采矿点以及生态环境修复情况,返程途中,发现路边有施工人员正在砍伐树木。一棵棵碗口粗的大树有的已被伐倒在地,有的被做上记号等待砍伐。

  “这么大的树,会不会是非法砍伐?”张步洪一边想一边带领检察官们下车查看。

  经过环境资源检察处负责人马文杰等检察官的初步查验,被砍伐的大树中竟然有一棵还挂着重点保护古树名木的红牌子。张步洪立即要求施工人员停止采伐,并联系公安部门。

  接到线索后,海北州祁连县检察院迅速研判梳理,发现是一家施工单位在修路时,因工程所需,要移除一部分树木,工程所需的相关审批手续齐全,但其《林木采伐许可证》已过期六日。掌握基本案情后,省州县三级检察机关共同起草检察建议书。通过连续9个小时的奋战,针对树木砍伐现象,祁连县检察院向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连夜发出检察建议。

  第二天,祁连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苏小锋又来到工地,施工企业负责人表示已经停止采伐作业,并愿意接受有关部门的处理。祁连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也派人到现场核查,解决问题。

  “由于检察机关的提前介入,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祁连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副局长才仁玛玛说。

  从两年试点期间,13个试点省、区、市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仅9000余件,到2018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案件近9万件,超过10倍的增长量彰显着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一般的诉讼,只解决原被告两方的利益纷争,不能解决第三方的问题,但是公益诉讼是通过办理一个案件,推动整个区域治理,从而加快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张雪樵说。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28日 10 版)

编辑:郭婕 责任编辑:
860010-11210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