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从“棉花姑娘”到“慈善大使”的奋斗人生

公益人物 来源:中国妇女报 2019年07月15日 16:08 A-A+

  6月28日14时48分,江苏妇女儿童事业的杰出贡献者、江苏省妇联原主任秦素萍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离世,享年91岁。就在几天前,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还在秦素萍的家中和她畅聊新中国成立初期“棉花姑娘”的故事,回忆三届妇联主任(主席)期间的峥嵘岁月和她永远牵挂的妇女儿童事业,没想到,采访当日的笔记和生动风趣的影像,成为秦素萍留给妇女儿童事业最后的定格。

  “棉花姑娘”拿下粮棉双高产

  秦素萍1928年12月出生于江苏启东,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江苏海门县委副书记,启东县副县长、副书记,中共南通地委常委。正是在她的家乡启东,成就了她“棉花姑娘”的雅号。

  1960年,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全国的粮棉产量很低,“启东老百姓缺衣少食,我和丈夫唐如浴就是在那个时候双双调到启东工作,和父老乡亲同甘共苦,走过了十年风雨粮棉路。”秦素萍回忆道。

  因为在启东县主抓棉花生产,1963年8月,秦素萍到北京参加了第二次全国棉花工作会议,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讲话,“你们知道,有的地方小孩子屁股都露在外面,冬天没有棉衣棉裤穿,我们的责任重大,多产一斤棉花,就功德无量。”周总理的话每字每句都刻在秦素萍的心上,也让她深刻理解了“以粮为纲,粮棉并举,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会议结束,秦素萍马不停蹄赶回家乡,“要让我们启东老产棉区为全国做贡献”的誓言已悄悄立下。

  秦素萍说,要想提高粮棉产量,首先就要发动全县干群,特别是广大妇女群众,甩开膀子干起来,这一号召很快成为启东人的共识。那时,全县办起了600多所红专夜校,培训植棉种粮人才,树了36个红旗大队、72个标兵生产队,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群众运动。

  “我们提倡用革命精神种田,以科学态度种田,为了提高粮棉产量,我们采用轮作、间作、套作的耕作制度,增加土地利用率。”秦素萍欣喜地介绍,1964年,启东就实现了粮棉双高产,44万亩粮田平均亩产粮食832斤,59万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131.7斤,双双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目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启东粮棉双高产总算没有愧对总理的嘱托。”秦老的语气激动起来。1965年3月,秦素萍再次进京,出席了全国第四次棉花生产会议,她代表启东介绍了粮棉双高产的经验。周总理听后很满意,当众表扬说:“启东县人多地少,每人亩把地,半粮半棉。棉花高产,粮食也高产,自给有余,这个办法好。我们就是要树这样的典型,这种经验值得提倡。”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秦素萍被周总理赞为“棉花姑娘”。

  矢志妇儿事业

  1973~1989年,秦素萍连续担任了三届江苏省妇联主任(主席),秦素萍自诩:“妇联工作的经历让我实现了自幼许下的愿望。”

  秦素萍8岁时父亲去世,年幼的她在外婆、姑姑家长大,家庭的变故让渴望获得知识的秦素萍只能勉强上到初中一年级,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她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爱心种子,“以后我要是有能力,一定让穷苦的孩子都有学上。”

  朴素的愿望,让在妇联岗位上工作的秦素萍有了施展的舞台。如何将心愿变为现实,敢于尝试的她竟然想到了通过成立基金会来募资为贫困儿童筹学费,“1984年,省妇联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率先成功发起成立了江苏省第一个慈善组织——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秦素萍提高了声调,至今,这个以服务儿童、造福儿童为办会宗旨的组织,已成功实施了“春蕾计划”“春蕾圆梦工程”“关爱贫困孤儿”等慈善项目,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特别是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困难儿童解决上学、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做了大量实事、好事。

  说起秦素萍,妇联系统的后生晚辈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秦老,是真真切切为我们江苏的妇女儿童事业做了许多开创性贡献”。

  在秦素萍看来,“妇联工作就要‘实’字当头,要有自己的阵地才能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秦素萍带领的省妇联的全力推动下,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得以创建,接着,全省各市陆续建立了妇儿活动中心。为了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省妇联又创办了妇女干部学校,秦素萍说,妇联的工作就是要把妇女和儿童牢牢凝聚在我们身边。

  秦素萍清晰地记得,1989年,全国妇联建会40周年时,她获得了“全国优秀妇女干部”荣誉称号,她一直非常珍视这个荣誉,更把它作为一个“妇联人”终身的责任和担当。

  离而不休 终身奔走

  1994年离休后,秦素萍仍然心系妇女儿童事业,离而不休的她,二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践行自己的慈善理想,并担任江苏省儿基会常务副理事长,这个头衔非但没有报酬,她和丈夫还每年向省儿基会捐助数千元。据江苏省儿基会统计,多年来,秦素萍夫妇仅向省儿基会捐款就达30余万元。

  秦素萍始终认为:“我想让大家为孩子们捐款,自己得带头先捐。”2008年12月22日,秦素萍和老伴唐如浴又做出了惊人之举,老两口把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20万元捐赠给了江苏省儿基会,这笔捐赠也成为江苏省儿基会成立24年来,机关干部个人捐赠款项第一人。对此,老两口只是低调地说:“我们两人都出生在农村,家里都是农民,所以,我们对农村穷,农民苦,孩子上学难,感触很深。我们从小受党的教育培养,在革命队伍长大,但我们不能忘记农村的父老乡亲。现在我们年事已高,做不了多少事,只是表达两位老党员的一点爱心。”

  直到耄耋之年,秦素萍仍然尽心竭力地为儿童慈善事业鼓与呼,也因此,她于2002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为了募集善款,帮助失学儿童,她的足迹遍布苏北平原、江淮大地的许多乡镇。35年来,省儿基会募资近5亿元,造福贫困女童的“春蕾班”在江苏大地遍地开花,190万人次困境儿童受益,这些孩子都亲切地称秦素萍为“秦奶奶”。在国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时,她又积极调查了解情况,提前两三年把儿基会的捐助重点从义务教育阶段转移到中等职业教育上,积极倡导创办“职教春蕾班”,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三年职业教育,“让他们学一门知识、技能,为他们创造比较好的就业条件。”秦素萍的独到眼光,让妇联晚辈们信服。

  2004年,中国儿基会授予秦素萍“春蕾勋章”,2008年江苏省儿基会授予秦素萍夫妇“慈善大使”称号。2009年,82岁的秦素萍卸下了江苏省儿基会常务副理事长的重任,为了表彰她的功绩,省儿基会第五届理事会授予秦素萍“功勋理事”称号,她郑重地说:“心系妇儿是我一生的使命。”(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茹希佳)

编辑:张迪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