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与湿地相伴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公益资讯 来源:经济日报 2019年12月31日 12:22 A-A+

  如果说绿色是发展的底色,那湿地就是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调色剂。湿地不仅是环境质量优良的标志,更是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贵州不断新增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多彩贵州注入了更多“源头活水”。

  12月22日-24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贵州行采访团先后走进贵阳阿哈湖湿地公园、邢家河湿地公园、花溪湿地公园……探寻贵州湿地管理保护的有效做法和工作成就。

  湿地美景如画惹人醉

  冬日,走进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置身其中移步换景,宛如画中游。

  作为“城市之肾”的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突出野趣、溪流、谷地、溶洞理念。公园大部分建筑依山傍水,充分发挥了生态多样性的优势,彰显了良好的河谷生态风貌。不仅拥有新鲜的空气,同时还有风雨桥、水磨时光等众多景点,吸引着省内外游客“打卡”,今年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9.21万人(次)。

  “下一步,阿哈湖不仅要持续维护湿地‘地球之肾’的生态功能,还将打造成为湿地保护、湿地修复、科普教育、科研监测、湿地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程师张海波告诉记者。

  行走其间,但见水清、岸绿、景美。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曾留下“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步农田”的著名诗句。公园有天然的河流湿地、河漫滩,也有人工的水稻田、池塘、沟渠等。多样的湿地类型,为各种生物营造了安全的觅食、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也为开展湿地公园的科普、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生态+”做好湿地经济文章

  青山相依,小河流淌,稻田遍布,鱼鸟竞跃。放眼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这个地处安顺西秀区的美丽田园,有着“万亩田园出胜景、百里邢江入画廊”的独特景致,宛若“山里江南”。

  邢江河湿地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董文字表示,经过恢复和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恢复,钳嘴鹳从多年前的数只到现在的300-500只,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群落的钳嘴鹳。

  生态是梧桐树,发展是金凤凰。随着邢江河湿地公园屯堡文化体验区的打造,西秀区全域旅游新的突破口得以打开,有力助推了西秀区旅游发展,带动了沿岸各乡镇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也为周边人民群众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致富新路。

  据介绍,稻田人工湿地作为邢江河湿地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公园不采用征收并退耕还林还草的方式,而是继续保持农户的原有稻田,纳入湿地公园红线保护范围,指导农户开展有机稻田示范,引领村民种植有机稻,打造有机农业试验田,价格远高于常规稻米,经济效益可观。

  贵阳市和花溪区则按照原生态理念,把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文化历史符号渗透到十里河滩的建设中,以湿地休闲游、湿地生态游、湿地民俗游为主线,打造生态、文化、休闲相统一的高品质国家级湿地公园。目前,公园规划总用地850公顷,其中十里河滩段面积约219公顷、洛平至平桥观光农业带183公顷。

  湿地保护贵州在行动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湿地保护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的重大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

  贵州位于长江、珠江中上游,是重要的“两江”生态屏障,生态区位重要,湿地保护有特殊意义。

  近年来,贵州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湿地保护工作,相继颁布实施了《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贵州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贵州省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等制度文件,连续成功举办全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设立全国首个环境保护法庭。贵州经济增速在连续8年居全国前3位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全国前列,公众对贵州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湿地保护率从2012年的26%增至2018年的49.65%,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数量从5处增加到45处,覆盖全省9个市州,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区之一,打造了生态文明“中国之治”的贵州样本。(杨秀峰)

编辑:张迪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