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打造“科普之翼” 助力科技腾飞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之光大课堂”正式开讲

公益资讯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020年06月02日 10:04 A-A+

      “在世界教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重新认识教育的理念、目标,重新理解我们如何去改变这个世界。我们要以新理念、新目标、积极探索电力科普教育的创新实践。铸建好培养电力创新人才的社会基础,为实现强国战略的伟大目标而共同努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科普奖”获奖者 李象益

  为打造好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推进科普人才建设,促进科学普及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在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精心制作推出线上系列科普讲座“电力之光大讲堂”。

  5月29日,李象益教授重磅开讲——《新时代号角下电力科普新征程》,解读世界科普发展新走向,亲传现代科普理念、路径与方法。李象益教授任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市政府科普工作顾问,曾任中国科技馆馆长、国际博协科技馆委员会副主席。201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林加科普奖”,这也是该奖项自1952年设立以来,中国人第一次摘得该奖。

  观点一: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反思教育》报告指出: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实现教育转型,就成为一个核心问题,强调不仅关注个人利益,而且要关注“全球共同利益”;倡导人人都是创造者的新理念,对公众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观点二:先进科普教育理念——主动学习、过程教育、科学实践

  观点三:电力科普要把先进的科普理念方法落在实处

  解读全面提升科学素养的综合目标;开展培育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特色活动;通过观察、体验、过程教育等实践活动推进深度学习;重视科技成果转换;运用新媒体技术深化科普教育;通过科学家事迹彰显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建设一批高起点、有创新、有特色的电力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活动要注重科学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本次大讲堂首播在线观众近1400人次,主要为科普工作者、学会传播专家,以及来自省级地方学会、专委会、高校会员中心等单位的电力科技工作者,讲座获得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学会会员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科普时报、中国科普网、央视网、中电传媒、电网头条、亮报、闪亮播报、南网传媒公司等媒体单位参与传播。

  中国科普研究所赵东平博士:对于什么是科普、科普普什么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每个做科普的人士思考。李馆长讲的深入浅出,将展项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抽丝剥茧地抽离出来,为我们设计科普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他提出的科普与人文的结合、科普与艺术的结合,以及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的方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中国华电集团王峰:我认为,要想做好科普教育,需要“多方合力、多措并举”。不仅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等搭建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与时俱进的“科普环境”和政策保障,也需要我们个人对科学技术进行深度挖掘以及创新应用。

  电建国际杨会军:看了李象益教授的讲座,很有收获。他结合全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来教育新时代的孩子,具有前瞻性和危机感,对培养现代甚至下一代人的全球化视野,很有启发意义。李教授的感受与呼吁,为现在的教育者和家长指明了方向。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于海玉:高端的科普可以从更通俗、更本质的角度来讲解知识、传播内涵。真正将一个科学问题,从本质上进行科普的阐述,最大的受益者看起来是“受众”,其实是“科普工作者”本身。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解鸿斌:李先生大繁化简,大难至易,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做了一次精彩的讲座。普方法、普思想、普理念,身体力行讲明科普工作具体要求。李先生年过八十,但是对科普理念的创新与实践精神不断追求与研究,为每一位观众上了一堂学习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内涵的生动实践课。

  川大电气2019级硕士生吴浩:科普是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的普及,但最深层次的还是让人们具有科学思想。科普可促进全民的科学意识提高,推进我们国家的科技强国建设。新时代的大学生,理应具有科学的思想,推进我们国家的科技事业向前行进。

编辑:张迪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