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药物研发论坛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办,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跨国药企负责人、国内创新药企负责人、医院临床一线专家等齐聚一堂,从肿瘤免疫疗法、“中西合璧”共促创新、创新药临床评价等不同角度,共话新药研发。
论坛上,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列平围绕“基于肿瘤微环境的正常化,进行免疫治疗药物的发现”主题发表演讲。陈列平教授一直致力于免疫共刺激、共抑制分子的免疫调控机制及其在肿瘤和其他免疫性疾病的转化应用研究,被誉为“当代全球肿瘤免疫治疗的先驱者”。陈列平介绍,在现实探索中,肿瘤免疫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肿瘤细胞加强,从而增强免疫反应;另一种途径是认为患者自身有足够的免疫力,但免疫系统功能在肿瘤微环境里出现了障碍缺陷,因此要找到机理克服、修复缺陷。改善微环境作为一个途径,反应率大部分在20%至30%。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国际业务拓展合作与战略投资负责人陈冰用一幅功夫熊猫的卡通画开启了自己的演讲。“功夫熊猫是脍炙人口的卡通形象,熊猫源于中国,而这一卡通形象在美国动画片中诞生,是中西合璧的产物。”陈冰以此作比:“阿斯利康是一家跨国药企,但同时也致力于本土化,希望助力更多‘中国创新’成为‘全球创新’。”陈冰介绍,多年来,公司持续加强对本土药企的投资与合作,助推“世界级”新药在中国诞生。其中,与落户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药企珐博进合作,开发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药品罗沙司他,这一创新药的作用机制不仅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创造了第一个由中国本土研发孵化的国际首创原研药,第一个让中国患者先于欧美患者获益的创新药物等多项“零的突破”。
“一款好的药物却不一定能代表有好的结果、疗效,这是因为药物科研与实际的临床评价存在偏差。一项数据显示,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到III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失败率相当高,达到约75%。”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李宁从临床角度为创新药研发建言。他介绍,目前肿瘤医院专门建立起一支临床研究团队,全部由医生组成,旨在搭建起科学家与临床研究之间的桥梁,双方通过沟通一方面理解基础创新机制,另一方面也理解临床的行业规则,从而助推更多创新研究成果最终能够真正转化为一款创新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