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鄢陵,花木香瞬间充满鼻息,它以这样的方式提醒人们,一座神奇的“花木王国”到了。
作为“中国花木第一县”,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素来盛名远播。这里是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全国最大的花木销售集散地,2400多种名花优木在这片沃土孕育生长。
鄢陵花木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个特色职业——花工。如今,随着产业提档升级,“鄢陵花工”劳务品牌,已成为鄢陵技艺致富、乡村振兴的一张“花样”名片。
“沾花即富”
花木有根,花木产业在鄢陵也有根。“中原花木第一村”柏梁镇姚家村相传为唐代名相姚崇所建,是鄢陵花木的源头所在。如今,村里每一寸适宜耕种的土地上,都被造型奇特的盆栽和树型优美的园林花木所覆盖。
“我们村,人人都有一手娴熟的花木嫁接技术。”姚家村党支部书记姚春民说,由庭院经济起步,姚家村如今家家种花木,户户是花工,甚至有了“沾花即富”一说。
在鄢陵,正是一代代手艺人与花木为伍,传承匠心,让当地农民多了一个赚钱的行当,也自发形成了“鄢陵花工”劳务品牌。
姚春民至今记得几十年前到河南省科技馆做花工时的情景,“我当时月薪80元,比别人高出40多元。之所以拿到高薪,就是因为省里点名要鄢陵的花工,而我又技术过硬。”
像姚春民一样,20世纪80年代开始,鄢陵农民在房前屋后用盆盆罐罐栽培花木,然后运到周边城镇售卖。
鄢陵县因势利导,确定了“以花富县”“依花名县”的发展思路,成立花卉协会、花卉公司提供技术、信息和营销等服务,推动花木产业发展,涌现了一批养花重点户、专业户和联合体。除了当地农民就地在花木企业帮工,一大批在外务工人员也返乡深耕花木产业。
一时间,“鄢陵花工”靠“传帮带”聚集人气,在市场考验中脱颖而出,逐渐过上了“新瓦房里沙发座,罐头鸡蛋白面馍,涤纶衣服上海表,出门串亲骑摩托”的好日子。
培训赋能
如今,一入鄢陵,公路两旁花棚、花房连绵不绝,随处可见投资上百万元的连栋温室、无土育苗车间和鲜切花基地。
在鄢陵,得益于花工们始终扎根乡土,花木产业有了长足发展,花木企业近1200家,“鄢陵花工”劳务品牌越擦越亮。
“鄢陵花工”走到哪里,哪里就会生出一片苗圃、一座花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随着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缺乏市场辨识度、技能人才缺失等问题,成为制约花木产业发展的瓶颈。
对此,鄢陵县翟湾村种花能手梁耀辉深有体会,“花木行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提高后,对花工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鄢陵的决策者也很快意识到,加强技能培训是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鄢陵,受益于“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雨露计划”“送科技下乡”等技能培训,“鄢陵花工”的技能饭碗越端越稳,不少人还获得了园艺工技能等级证书。
凭借对技艺的提升、对品牌的塑造、对产业的整合,鄢陵县走出了一条“芬芳”致富路。如今,在鄢陵花木的核心种植区,“鄢陵花工”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3万元。
花工“升级”
走进新科园林蜡梅盆景园,一株株蜡梅,姿态万千。这些蜡梅经过 “鄢陵花工”张新枝的栽培、造景后,价值不菲。眼下,张新枝请来专业景观设计团队,正打造一个蜡梅生态文化园。
张新枝说,从卖花木,到卖技术,再到卖生态,花木市场的变革也催动着“鄢陵花工”劳务品牌更新迭代。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鄢陵花工”郑红伟。“现在的花木市场,更注重特色和审美。”如今,郑红伟依托花木技术,搞起了康养小镇。
让郑红伟改变理念的,是一年一度的“花博会”。2001年开始,鄢陵县每年都要承办中原花博会。随着“花博会”越办越大,“鄢陵花工”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于市场的“嗅觉”越来越灵。
在鄢陵,一大批像张新枝、郑红伟这样的花工“觉醒”,刺激了当地花木产业加速崛起。
近年来,鄢陵县“互联网+花木”发展迅速,先后建成了花艺电子商务中心、鄢陵花木交易信息中心,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
在占地660亩的鄢陵县花木交易市场,处处可见花工们拿着手机直播销售花木,采购花木的车辆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已有300多家企业在此扎根。
如今,在全国花木市场上,平均两株花木中,就有一株来自鄢陵,花木行业从业人员超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