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中国科技青年风采荟活动在浙江温州成功举行。活动现场,来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核物理基础研究室的杨磊以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马兰花》开启了他的演讲。“这首歌背后隐藏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故事。马兰花就静静地生长在核试验基地旁边,见证了新中国的第一声巨响。60年来,‘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不断,这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强大精神力量。”
核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加速器技术的进步,使具有一定寿命的不稳定原子核成为了热点的研究对象。杨磊在这方面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曾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国外进口的前置放大器无法与自有的探测器匹配,实验精度提不上,新发现也无从谈起。屡屡碰壁后,他的科研引路人——张焕乔院士的一句话点醒了杨磊。杨磊在活动现场还原了这句话:“当年两弹攻关的时候,很多电子学插件就是我们自己制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我们也可以尝试自己做。”
杨磊在演讲中回忆了过往的奋斗历程:“‘两弹一星’精神几十年来激励着团队,而新一代的核物理人也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团队夜以继日的泡在实验室,进行测试和优化,终于制作出了具有自主产权的、高性能前置放大器,为后续开展高精度的核物理实验测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持续的付出和攻关下,杨磊的团队建立了探测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低能区不稳定质子晕核反应产物的完全测量,完成了国外团队十几年来未能实现的物理目标。
杨磊也在活动现场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核物理基础研究的战略布局,形成系统性规划,推动核物理基础研究的发展;加强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平台和资源支撑;推动和关注加速器的建设、发展和维护,让大科学装置真正能够物尽其用。
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正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坚守之下有力传承,也必将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带来强大的能量。在采访中,杨磊也表示张焕乔院士已九十多岁,还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指导青年人的科技创新,这也带给了他强大的精神力量。他还特别感谢中国科技青年风采荟提供的平台,能够让他认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科研工作者,收获了更强的“内驱力”。
杨磊在演讲末尾感慨道:“新一代核工业人必定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为最终实现我国核科技的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科技青年风采荟活动由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和共青团中央统战部主办。自启动以来,活动共吸引了约 3500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青年人才参加。300名优秀选手进入“世界科技前沿” “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专题活动环节。最终,12 名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登上舞台,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