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成世界的最小单元是什么?”“随着物理学发展,人们发现了分子、原子,原子里还有质子、中子和电子,那么这些粒子之中是不是还‘别有洞天’呢?”11月16日,中国科技青年风采荟活动在浙江温州成功举行。活动现场,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中心的特聘青年研究员李一鸣将这些问题抛向了在场观众,展开了她围绕探索基本粒子的生动讲述。
探索的结构越小,需要的能量就越高,因此粒子物理也被称作高能物理。能量越高,对撞机也越大、越复杂。李一鸣介绍道,目前世界上能量最高的是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周长27公里。“我第一次来到这儿,面前的粒子探测器,足有三四层楼高。在这里工作时,我见证和参与了令人激动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也看着小镇周围越来越繁华,假期里一群群小朋友,忽闪着好奇的大眼睛来一睹最前沿科学装置的风采。”
经过十多年的论证,全世界粒子物理学家达成共识,未来研究的最高优先级就是建造一台更大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李一鸣此前了解到了中国科学家提出的一个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在踏实推进技术攻关。李一鸣很希望将其建在祖国大地上,便通过扎实的实践一步步将理想转化为现实。“通过调整优化设计方案,我们的技术逐渐成为同类设计中最有竞争力的,就在我们不断提出自主方案、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国外科学家也慢慢被吸引,参与到研发中来。未来的科学高峰,我们不但可以自己爬,还可以带领大家一起去爬。”她在演讲现场激动地说道。
在采访中,李一鸣表示我国的高能物理实验起步相对较晚,在很长的时间内“摸着石头过河”。随着自身的科研水平逐渐提高,我们也面临“没有石头可摸”的境遇,那边需要自己寻找问题、自己探索解决方法。
李一鸣憧憬中国的对撞机能够建成引领世界高能物理研究。崭新的科学城也能聚集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吸引着全中国怀抱梦想的莘莘学子。小朋友也能在家门口接触到最奇妙的科学装置,萌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演讲中,她结合自己的经历建议支持兴趣驱动的基础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作用,构建开放合作的科研生态。
面向未来,李一鸣充满信心和前行的动力。“我和伙伴们将努力传承和践行高能精神,在开放合作的氛围中,探索基本粒子奥秘,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自主可控,依托大科学装置,努力把中国建成未来的世界高能物理中心,不断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
中国科技青年风采荟活动由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和共青团中央统战部主办。自启动以来,活动共吸引了约 3500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青年人才参加。300名优秀选手进入“世界科技前沿” “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专题活动环节。最终,12 名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登上舞台,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