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场与人类生活和发展紧密相关,在各类电机、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仪、粒子加速器、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等装置中,电磁铁都是核心部件。磁场越强,效能越大,放眼未来,超导电磁铁或将以更创新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生活的角落之中。而这背后,科研工作者正在努力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11月16日,中国科技青年风采荟活动在浙江温州成功举行。活动现场,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吴蔚讲述了他在研制超导电磁铁时的故事与感悟。他介绍道,超导电磁铁因其无阻传输高密度电流的特性,可以实现传统磁铁难以达成的稳定强磁场,同时更轻、更小、更节能。
2017年初,吴蔚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开始推动建设一条基于高温超导电磁铁的电动磁浮制式试验线。2019年初,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客)的牵头下,以及上海市科委、上海超导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支持下,在众多师长、同事和朋友的帮助下,开始正式建设。“记得在2020年5月,我们把第一台车载高温超导电磁铁的原理样机造出来了,当时觉得挺得意,但现在想来其实是一种在开放目标边界下比较浅薄的不扎实的满足感。这样的感觉就导致我们疏忽大意,在试验过程中让输入电流的引线损毁了,这对我们是非常惨痛的教训。” 他回忆道。
在21年1月,研制的高温超导电磁铁又遇到了磁场发生异常衰减的问题。“记得那天我六神无主,非常绝望,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在实验室地上铺上一块瑜伽垫躺下睡觉,想着先整理好心情再说。”吴蔚回忆道。醒来以后他又重新进入了那种可以屏息凝神、平静专注的状态,然后一步一步尝试摸索到底发生了什么,逐渐发现这次磁场衰减的现象与传统理论的预测有很大矛盾,然后就抓住这种矛盾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持续探究,最终发现了这种超导电磁铁在特定条件下磁场异常衰减的新机制,形成了对后续研制工作更为扎实的理论支撑。
到了2021年的最后一天,在中车长客电动磁浮试验线上,试验车辆终于实现了基于电动磁浮制式的悬浮运行。吴蔚提到:“车上装的核心部件就是我们和中车长客共同研制的4台高温超导电磁铁,这在国内是第一次,也可以说是国际上第一次。到今天为止这个试验车辆已经安全运行110多次了。”
在工作中,吴蔚体会到研制超导电磁铁这样的复杂工程系统,“需要多学科交叉、多单位多人的长周期合作,并且当前硬件成本还很高。因此需要主动建立结构化思维,摒弃线性思维,处在边界开放的蓝海时不被低垂的成果果实所迷惑、诱惑而停滞不前,在绝望之谷时也能够挺住不放弃、爬得出来,直到创造出真正扎实的创新理论和技术。这对二三十岁的科技青年考验很大。” 他分析道。
结合这些感悟,吴蔚建议国家围绕复杂工程系统研制,进一步健全科技开发通用能力培训体系,通过举办培训会、在高校建设工程通识课程等方式,帮助科技青年更早掌握通用方法,更早、更好的去释放自己的创新潜力。他还建议国家围绕“什么是科技青年”这一话题,举办系列研讨与分享会。通过剖析大量榜样人物的创新价值逻辑与心路历程,帮助科技青年深度掌握、深度运用创新价值观,营造珍惜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发挥出自己最精华的天赋、聚焦自己最宝贵的专注力,为他人所不能为,创造超乎寻常的价值增量。
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如吴蔚一样的科技青年们面向着科技前沿和重大需求,在一次次扎实的实践中迎来了理论的创新、技术的突破,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科技青年风采荟活动由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和共青团中央统战部主办。自启动以来,活动共吸引了约 3500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青年人才参加。300名优秀选手进入“世界科技前沿” “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专题活动环节。最终,12 名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登上舞台,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