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6日,中国科技青年风采荟活动在浙江温州成功举行。活动现场,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常笛生动讲述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随着人类步入微纳时代,超精密仪器成为决定制造质量的关键,更是大国博弈的关键。常笛认为,我国高端仪器装备制造的自主研发之路充满挑战。
常笛的研究方向是光栅测量仪器,它就是一把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甚至纳米量级的尺子,嵌入制造装备内部,实时监控精密操作的位置姿态变化。在演讲中,他介绍道:“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较少,有借鉴价值的更是寥寥无几。”
常笛把自己比作一个独立环球的航海家。“只有一个人和一块帆板,在茫茫大海上艰难地寻找前进的路线。在外地做访问研究的冬日,我格外想念哈尔滨,想念家里的地暖,梦境里也时常吃到东北菜。但正是这种文化孤独和学术孤独的双重历练,激发出了我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他表示。
科研的道路总不是一帆风顺,总要经历多重磨砺方能抵达彼岸。对于常笛来说亦是如此。在实验验证环节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走进没有窗、没有手机信号的实验室;在实验的关键阶段,需要在漆黑的房间里调节实验装置,靠着机器指示灯的微光分辨实验平台的轮廓……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了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研究成果距离真正用到大国重器中还差得远。面向未来,常笛还在默默坚守,静待花开。在活动现场,他也积极建言献策,建议加大对超精密仪器领域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优化超精密仪器领域成果转化机制,孵化国产高端仪器品牌,加强计量测试、仪器仪表等领域的科普工作;强化全社会的质量意识,为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质”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演讲末尾,常笛动情地说道:“这辈子,我只想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做到世界一流。超精密仪器这条路很长,虽千万人吾往矣!”
中国科技青年风采荟活动由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和共青团中央统战部主办。自启动以来,活动共吸引了约 3500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青年人才参加。300名优秀选手进入“世界科技前沿” “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专题活动环节。最终,12 名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登上舞台,交流观点、碰撞思想、分享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