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和国家机关分校2024年秋季学期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处级干部进修班一行37人到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中国科技馆,观看了《群星闪耀的夜空》球幕影片、参观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参观了《中华科技文明展(序)》数字展,《华夏之光古代科技展》、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主题展等,开启了一次中华科技文明和科学家精神的沉浸式学习之旅。
在中国科技馆一层东大厅,金黄色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格外引人注目,墙面上37块金色展示牌整齐排列,展示着采集和收集了袁隆平、孙家栋、屠呦呦、黄旭华等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熠熠风采,有掌纹清晰的手模,有栩栩如生的水晶肖像照,有简洁庄重的科研成就介绍,还有对青少年饱含深情的寄语。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墙”前合影
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古代科技展》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技术创新、中国古代的科学探索和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的交流。展示了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及其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参观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古代科技展厅
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沉浸式数字展厅,大家集体观看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实践的《中华科技文明展(序)》,深入感受了中华科技文明古代、近现代、当代和新时代四个发展进程中代表性成果、发展理念、历史背景、思想内涵,从科技发展角度概括性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大家在中国科技人物史志的“清明上河图”和中华科技发展成就的“千里江山图”中,感受了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中华科技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科技千里江山图中合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特别指出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党校班全体学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主题展”。观看了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嘱托、勇攀高峰,在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用智慧和心血书写的时代赞歌的主题片《底色》。
参观了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围绕“党对科技界的领导”、“高擎精神火炬 矢志接力奋斗”、“开放合作 走向复兴”等部分组成的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展览主要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成果资料为主,共包含了190余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套)实物、400余张珍贵图片展。
在观展过程中,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他们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在国家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们对党和人民交予的重大任务集智攻关、团结协作,奋力突破科学难关。他们牢记为国储才、为党育才之使命,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培养出了一代代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他们不懈探索,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观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正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的征途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唯有那些不畏艰辛、勇于攀登陡峭山路的探索者,方能抵达光辉的顶峰。在此次活动中,学员们深刻体会到,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文明史中,科技的进步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技艺,到现代5G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古代四大发明的辉煌,到神舟十六号飞船的壮丽升空;从《本草纲目》的医药智慧,到青蒿素的诺贝尔奖成就……这些科技领域的里程碑,都凝聚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们的辛勤汗水和不懈追求。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主题墙前合影
活动结束后,学员们聚集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以“旗帜”为设计灵感,象征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为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谱写的辉煌篇章主题墙前合影留念,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不仅是对中华科技文明和科学家精神的一次深刻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他们将携带着这份深刻的感悟,踏上新的征程,以科学家们为榜样,勤奋工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