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1.img.cctvpic.com/photoAlbum/templet/common/DEPA1565315968922641/yangshiwang_logo_18897_190809.png)
12月5日,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前沿科普服务科技创新”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围绕国内外科技前沿领域中科学与文化融合范式下的科普精品资源开发与推广展开交流,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公众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认知水平,推进科技人才跨学科交流,引导社会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动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本次专题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普出版社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担任论坛主席,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外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前科技参赞邢继俊担任主持人。专题论坛吸引了6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参加。
“前沿科普服务科技创新”专题论坛现场
金涌院士作《科学家精神浅析》主旨报告,提出科学家需要有创造力、想象力、抽象思维、另类思维、观察力、坚持力,以及团队精神、道德操守、感恩图报等精神。金涌院士表示,普及和传播科学家精神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需求和时代使命。
泰国国家科技馆副馆长陈嘉妮(Ganigar Chen)在主旨报告《科普场馆中的前沿科技科普发展》中通过泰国国家科技馆的实践经验,分享了科技馆在前沿科学的公众普及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她提出,科普场馆是将复杂科研转化为互动体验的重要平台,未来应当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科学家以及数字技术等领域协调合作,更好地向公众传播前沿科学。
专题报告环节的六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对前沿科普如何服务科技创新的见解。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专职副学部长、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以《新质传播:新兴技术在科技前沿科普与科学传播创新中的运用》为题,从宏观角度深入阐述了以新质生产力为理论支撑的新质传播体系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之中如何发挥作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王元卓在《科影融合与科学传播》报告中分享了如何通过科影融合的手段,借助影视的生动表现力与广泛传播力,进行前沿科学的有效普及并推动二次传播;肯尼亚农业和畜牧业研究组织肯尼亚科学中心主任肯尼斯·蒙杰罗(Kenneth Monjero)通过线上方式,在《加快前沿科技科普进程,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报告中分享了非洲在利用科普中心加强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帮助社会及公众了解全球问题、地区问题和技术创新的实践;意大利地中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数字PET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尼古拉·达森佐(Nicola D’Ascenzo)在《科学服务社会,社会激发科学:连接研究者与公共卫生需求的发展策略》报告中以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例,阐述了社会公共卫生需求对科学的激发作用,以及通过科普实现的科学和社会之间的互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宁方刚在《助力技术经济融合,推动科普实践与推广》报告中探讨了如何将科学普及从知识常识普及的层次提高到促进前沿技术应用,乃至提高到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米歇尔·克雷森斯(Michel Claessens)以线上形式,在《为何科学普及与传播是当务之急——以ITER为例》报告中详细介绍了ITER组织在核聚变项目中的科普与传播工作,探讨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如何连接科学和社会。
本次“前沿科普服务科技创新”专题论坛为科技界、科普界及社会各界搭建了一个开放、多元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前沿科普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分享与传播,对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专家学者们的深入探讨与交流,为未来前沿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有望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科技创新的认知与参与度,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与动力,助力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